找到相关内容941篇,用时3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武汉佛协举行"庆中秋迎国庆、畅谈改革30年"座谈会

      2008年9月10日,湖北省武汉市佛教协会在归元寺举行庆中秋、迎国庆、畅谈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慈学法师、隆醒法师、隆印法师、贞净法师、法师、能利法师、印宗法师、张跃生副会长、蔡贤举秘书长及...法师、能利法师、印宗法师、张跃生副会长等相继在会上发言,盛赞了改革开放以来,武汉佛教界在政府的帮助下所取得惊人成就;对政府给予佛教界的帮助政策表示感谢;并就加强武汉市佛教居士的工作,引导信,维护...

    佚名

    |座谈会|国庆|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9/08372629524.html
  • 湖北武昌佛学院隆重举行2008届毕业典礼

    光、省宗教一处处长夏胜梅和武汉市民宗委副主任余力军等领导出席了典礼。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慈法师,省佛协秘书长赵金桃和武昌佛学院副院长法师、慈学法师、印宗法师等参加了典礼。   典礼中,法师作了2008届教务工作报告。随后,男众班和尼众班的学生代表分别发言,他们表达了对学校,对社会各界的感恩之情和毕业后将拥抱社会,利乐有情的真挚之心。   湖北省佛协会长、武昌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慈法师做了...

    佚名

    |毕业|佛学院|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1/08521934130.html
  • “无情有性”与“众生平等”——佛教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比较研究

    从而找到佛教与当代生态学理论的契合点。   二、“不二”与“无情有性”:佛教的自然观   “不二”中的“”是指众生的报和报两种果报。报是众生身心所依止的一切世间事物,如土地、江河、房屋、衣食等,属于众生共同业力所感的果报。报指众生的身心,为众生过去所造业而感得的果报正体。众生的内在身心(报)与外在环境(报)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别的果报,但二者却不可截然分离,而是“二而不二...

    龚晓康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7270996470.html
  • 徐恒志答:《弥陀要解》上所说:“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印之所印也。”怎样理解?

    ,所生的四种净土;能赞的释迦等诸佛,所赞的极乐,都不离开实相,也无不是实相的体现。所以说:“无非实相印之所印。”总的说明《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体的。...问:《弥陀要解》上所说:“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印之所印也。”怎样理解?  徐恒志答:实相无相,但无不相,也即诸法无不是实相的体现。譬如以...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311911398.html
  • 问:八识各成了什么智?

    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第七识者。反于第七识之我见而达无我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之智也。三,妙观察智,转第六识者。妙观察...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14578001.html
  • 佛教圆融思想的和谐生态智慧探析

    哲学意义极为广泛,我们仅从生态学角度大略而说。   1、圆融的法界一体观   圆融又称不二或无碍。正是“报”和“报”的简称。报是指有情众生的生命主体,包括六道六种生命形式,报是指众生身心所依止的环境,即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的物质世界。佛教认为,报和报都是众生起心造业所得的结果,报是由各个众生造业差别而得,所以不同,报是众生共同造作的业因形成,所以共享。   佛教...

    王春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084642.html
  • 佛教思想的生态实践智慧

    仅从生态学角度大略而说。   (一)圆融的法界一体观   圆融又称不二或无碍。正是“报”和“报”的简称。报是指有情众生的生命主体,包括六道六种生命形式,报是指众生身心所依止的环境,即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的物质世界。佛教认为,报和报都是众生起心造业所得的结果,报是由各个众生造业差别而得,所以不同,报是众生共同造作的业因形成,所以共享。   佛教圆融思想是从其根本...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501386832.html
  • 略辨阿赖耶识义

    、有漏、无漏种子,皆藏于此识中。待因缘具足时,即发为现行,故有三途、六趣、凡圣、苦乐、之果报。何谓所藏?谓善、恶、有漏、无漏种子。此类种子,为阿赖耶识所藏,故名所藏。何谓执藏?谓善、恶、有漏、无漏...阿赖耶识。此识摄一切世间法,即六道众生色心是也。摄一切出世间法,即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四圣法界依色心是也。在六道凡夫及声闻、缘觉法界中,此识名阿赖耶识。在菩萨、诸佛法界中,此识转名阿摩罗(无垢),...

    钝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062659.html
  • 佛寺是生态伦理的典范?

    惜福、不二的理论,对当今开展“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从佛寺这个有形的文化生态角度来认识,无疑佛寺、庙观所经历的变迁和发展,给人类社会留下了环境生态的典范。  中国古代...健康存在来维持的。人类只有和自然环境融和,才能为继。这个认识,佛法中称为“不二”原理。其强调个人、社会、自然界一体不二。  即是报、报的略称。报是指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即众生及诸佛的身心;...

    王丽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1466908.html
  • 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截流大师告诉你答案

    人们常说,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截流大师告诉你答案!截流大师洞悉净业行人虽终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鲜少的原因,对症投药,婆心切切。 往生未保的原因是:爱桩未拔,情缆犹牢。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于生死岸头庶得解脱。 今之富贵利达者,或贪粗敝声色,不知苦本;或著蜗角勋名,不悟虚幻;或复爱殖货利,会计经营,现在碌碌一生,将来随业流转。阿弥陀佛刹中庄严,...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3175626.html